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java技术
 网站首页 | 课程特色 | 教师队伍 | 教学资源 | 教改研究 | 科学研究 | 教学效果 | 成果展示 
  课程发展沿革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教学特色  
 课程发展沿革  
 教学条件与环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课程特色>>课程发展沿革
课程发展沿革

   随着计算机编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应地对计算机编程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计算机编程人员能掌握当时主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为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也从以前仅包含面向过程的JAVA语言与程序设计逐渐转到重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等。 
  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软件产业需求,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实用型软件编程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基本的语言和算法,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具有面向对象的概念和设计思想,精通一到二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具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在校期间参与一些项目设计;具有现代软件工程思想,了解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熟悉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精通一些实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代码编制能力,同时有一定的软件测试能力。
  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掌握好一到二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Java语言则是一门优秀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随着最近几年Internet的迅速发展及日益普及,整个计算机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1996年,Sun公司的Java语言正式发表,则是一次Internet的技术革命,它从根本上解决了Internet的异质、代码交换以及网络程序的安全性等诸多问题。
  Java语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 ,作为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它简单易学,不依赖于机器的结构,具有可移植性、鲁棒性、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并发机制,具有很高的性能。其 次 ,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 ,Java的小应用程序 (applet)可在网络上传输而不受 CPU和环境的限制。另外 ,Java还提供了丰富的类库 ,使程序设计者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自己的系统。
  由于Java语言的种种优点和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最卓越的和最广泛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其应用领域极其宽广,从复杂的企业级大型应用程序到一般的桌面办公软件应用,再到小型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随处可见Java活跃的身影。掌握好Java语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为今后的就业增加机会。
  为此,我们从2007年开始开设《Java程序设计》课程,并作为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加以建设。
  本课程校内的发展历史主要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07-2010年,属于课程的改革、开创阶段。随着Internet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作为特别适用于Internet的网络语言-Java语言应运而生, Java语言以其简单、面向对象、不依赖于机器的结构,具有可移植性、健壮性、安全性等特点而深受编程人员的喜爱,Java语言不仅适用于网上程序设计,而且适用于一般的大规模软件工程项目。因此,自1998年开始,先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中进行试点,将Java语言开始确定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语言,并在网页设计等课程中相应地使用Java语言作为网页的脚本语言。在Java语言课程的开创阶段,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在这一阶段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还主要采用课堂上简单的讲授教学模式,实践、开发也仅限简单的JDK环境。
  第二阶段:
  2010-2013年,属于课程由普通层次教学向精品层次教学的调整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进行,以及专业教学由普通层次向精品层次的转变,Java语言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除“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外,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外语等相关专业中开设了Java语言课程。在Java语言的课堂教学中,原先那种简单教学模式不再是主流,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量应用,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直接的编程、调试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编程的方法、调试技巧和程序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环节中,也开始逐步引入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Java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Java编程的效率。通过采用这些措施,使Java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阶段:
  2013年至今,属于课程的重点精品建设阶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的积累,《Java程序设计》课程组师资队伍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批具有高级职称、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师走上了本课程教学、实践的一线;实践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一批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投入了使用;教学观念有了根本转变,教学改革深入人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更具高职特色。教学过程中大胆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充分体现了高职“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际编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课程组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编了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Java程序设计》讲义、实验指导书,自行开发、设计了配套的直观易懂、深入浅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建立了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和配套的试题库。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举措,使《Java程序设计》课程真正成为夯实学生编程技能基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四阶段:

  自2016年成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精品课以来,更加注重课程的实验环节建设,具体如下:

a.正常的课程单元实训,按照教学进度,安排课堂实践和拓展实践作业,以达到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建立基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目的。上机实践主要以教师设计的项目为内容,可以多媒体软件演示和一对一指导能多种手段。

b.课后拓展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拓展要求。拓展内容相对比较难,充分结合开发实际需求,要求学生有创新,充分调用学生学习积极性。

c.对项目各个子模块进行组合、调试和测试,安排了2周的课程完成完整系统实践,学生完成课程的同时得到一个产品。

d.开展兴趣小组。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活动,指导教师负责课题项目计划、审核验收和阶段评审,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学习意识,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基础。

第五阶段:

加入思政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的爱国热情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创新的性格。具体内容如下:


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Java程序设计I》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注重“术道结合”;

② 借鉴国内成功实践案例的优秀经验,剖析软件技术专业发展历史和软件行业领军人物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性格,提高学生在沟通表达、自我学习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

③ 树立正确的技能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为社会和人民造福,绝不利用自己的技能去从事危害公众利益的活动,包括构造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制造电脑病毒、参与盗版活动、非法解密存取、黑客行为和攻击网站等,提倡健康的网络道德准则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科学普及活和应用推广活动;

④ 培养学生的软件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树立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大工 新浪 腾讯 百度 谷歌 知网 城市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精品课程网      版权所有